n137551

标签: 半导体

半导体ETF南方(159325)跌0.45%,半日成交额1056.72万元

半导体ETF南方(159325)跌0.45%,半日成交额1056.72万元

7月31日,截止午间收盘,半导体ETF南方(159325)跌0.45%,报1.106元,成交额1056.72万元。半导体ETF南方(159325)重仓股方面,中芯国际截止午盘跌0.61%,北方华创跌3.18%,海光信息跌0.83%,寒武纪涨3.11%,豪威集团跌1.48%...
半导体设备ETF基金(159327)跌1.14%,半日成交额389.37万元

半导体设备ETF基金(159327)跌1.14%,半日成交额389.37万元

7月31日,截止午间收盘,半导体设备ETF基金(159327)跌1.14%,报1.302元,成交额389.37万元。半导体设备ETF基金(159327)重仓股方面,北方华创截止午盘跌3.18%,中微公司跌1.55%,沪硅产业跌1.20%,华海清科跌1.21%,南大...
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(159558)跌1.23%,半日成交额1480.24万元

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(159558)跌1.23%,半日成交额1480.24万元

7月31日,截止午间收盘,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(159558)跌1.23%,报1.281元,成交额1480.24万元。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(159558)重仓股方面,北方华创截止午盘跌3.18%,中微公司跌1.55%,沪硅产业跌1.20%,华海清科跌1.21%,...
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跌0.92%,半日成交额2154.06万元

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跌0.92%,半日成交额2154.06万元

7月31日,截止午间收盘,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跌0.92%,报1.506元,成交额2154.06万元。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重仓股方面,北方华创截止午盘跌3.18%,中微公司跌1.55%,中芯国际跌0.61%,海光信息跌0.83%,寒武纪涨3.11%...
这次咱们国家在芯片上的新规,真是下了狠手,直接给美国半导体产业来了记重拳。新

这次咱们国家在芯片上的新规,真是下了狠手,直接给美国半导体产业来了记重拳。新

这次咱们国家在芯片上的新规,真是下了狠手,直接给美国半导体产业来了记重拳。新规里说得明明白白,严查芯片生产地,不管这芯片在哪个国家包装打扮,只要骨子里是美国产的,想进中国市场就得交125%的税。这一下可把美国芯片的价格抬得老高,原本几十块的芯片,这么一折腾价格直接翻倍还多,给咱们国内的芯片企业腾出了好大一块市场。过去美国总爱玩些小聪明,搞“离岸组装”的把戏。就拿德州仪器的模拟芯片来说,设计在得州,晶圆流片放在新加坡,最后封装环节搁在菲律宾,他们就想靠着这套流程,把芯片说成是东南亚产的,好钻空子享受低关税。可现在中国海关不吃这一套了,直接卡死了源头——流片地在哪,就算哪的产地。新加坡的晶圆厂用的是美国应用材料的设备,EDA软件也来自美国的Cadence,明摆着就是美国血统,关税该多少就得多少,一点含糊不得。这新规一出来,美国芯片企业可就慌了神。德州仪器更惨,他们在马来西亚的封装厂原本承担着全球六成的产能,现在中国客户都开始转向中芯国际,订单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。美国那边也不甘心,想着把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,躲开这高关税。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?美国商务部原本指望靠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,把台积电、三星的产能拉回本土,结果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投产都半年了,良率还不到60%,成本比台湾厂高出四成,根本不划算。想把产能转到印度、越南这些所谓的“盟友”那,更是难上加难。印度喊了五年的半导体计划,到现在连个像模像样的晶圆厂都没建起来;越南倒是有三星的封装厂,可他们连0.1%的芯片设计能力都没有,原材料还得从美国进口,到头来还是绕不开“美国血统”,中国海关的新规就像道铁闸,不管怎么包装,只要根在美国,就别想蒙混过关。这边美国企业焦头烂额,那边中国芯片企业却迎来了春天。龙芯3C6000处理器刚一发布,就拿到了政府部门500万台的订单。飞腾公司的笔记本CPU芯片,性能都赶上英特尔i5-1240P了,价格却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,性价比一下子就凸显出来。中芯国际也给力,28nm工艺的良率稳定在95%,已经开始给华为代工新一代的麒麟芯片,产能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。市场数据也能说明问题,2024年上半年,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降了18%,可国产设备的采购量却涨了47%。长江存储的192层NAND闪存还进了苹果的供应链,硬生生从三星、美光手里抢下12%的市场份额。这背后其实就是中美在科技产业链上的较劲,美国想卡咱们脖子,咱们就用自己的办法破局,一步步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。总之,这新规就是给美国芯片上了道紧箍咒,也让咱们国内企业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。接下来就看美国还能想出什么招,咱们又能怎么接招了,这科技产业链上的博弈,怕是还有得热闹看呢。
芯迈半导体港股IPO:单一最大股东仅控制13.29%的股份

芯迈半导体港股IPO:单一最大股东仅控制13.29%的股份

近期,芯迈半导体公布了招股说明书,准备冲刺港交所。根据招股书,芯迈半导体是一家功率半导体公司,产品涵盖三大技术领域:移动技术、显示技术和功率器件,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、电信设备、数据中心、工业级应用、消费电子等...
美国彻底懵了,中国二维金属杀疯了,中国研发的这东西薄得像病毒,只有0.3纳米,比

美国彻底懵了,中国二维金属杀疯了,中国研发的这东西薄得像病毒,只有0.3纳米,比

美国彻底懵了,中国二维金属杀疯了,中国研发的这东西薄得像病毒,只有0.3纳米,比头发劈二十万次还薄,但硬度超过钢,导电速度比顶级芯片快100倍,太震撼了。咱们平时见到的金属,像铁、铜、铝,都是三维结构,原子之间紧密相连,形成块状或片状。但中国科学家这次把金属“压”成了单原子层,就像把一块压缩饼干压成一张薄纸,而且这张“纸”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。0.3纳米是什么概念?一张A4纸的厚度是0.1毫米,也就是10万纳米,这种材料的厚度相当于把A4纸再劈成百万分之一。如果把一块边长3米的金属块压成单原子层,铺开能覆盖整个北京市区。更绝的是,这种材料虽然薄,却保留了金属的本质特性。测试显示,它的硬度比普通钢材还要高,这颠覆了人们对“薄材料易弯曲”的认知。传统金属在超薄状态下容易脆化或失去强度,但这种二维金属通过原子级结构重组,形成了类似蜂巢的稳定晶格,就像用牙签搭出的坚固桥梁,虽然纤细却能承受巨大压力。打个比方,硅基芯片的电子像在乡间小路上开车,二维金属的电子则是在高速公路上狂飙。这种特性让它在半导体领域有巨大潜力,未来可能彻底改变芯片制造的规则。这么牛的材料是怎么造出来的呢?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团队用了个绝招——范德华挤压技术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金属粉末加热熔化,然后用单层二硫化钼当“压砧”,放在蓝宝石衬底上,施加数百兆帕的高压。二硫化钼是一种二维半导体材料,表面原子级平整,就像一块超级光滑的砧板。当熔化的金属被挤压在两片二硫化钼之间时,原子在高压下重新排列,形成均匀的单原子层薄膜。这个过程就像用擀面杖擀面团,但精度达到了原子级别。更关键的是,二硫化钼不仅起到模具的作用,还能保护二维金属。传统超薄金属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或损坏,但二硫化钼像一层隐形盔甲,完全包裹住金属薄膜,使其在空气中稳定存在超过一年。这种封装技术解决了二维材料长期以来的稳定性难题,让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成为可能。这种材料的应用前景简直让人眼花缭乱。在电子领域,它可以用来制造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。现在的硅基芯片已经接近物理极限,漏电和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。而二维金属的高导电性和可调控电阻特性,能让晶体管的开关速度更快、能耗更低。北京大学团队已经用类似技术造出了二维环栅晶体管,速度和能效都超越了硅基产品,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代芯片的核心材料。在能源领域,这种材料也能大显身手。它的高导电性和柔韧性,使其适合制作柔性电池电极。想象一下,未来的手机电池可以像纸一样折叠,却能提供数倍于现有电池的续航。此外,二维金属还能用于高效催化剂,加速化学反应过程,在新能源开发和环保领域发挥作用。在工业制造方面,这种材料的高强度和超薄特性,可能催生新一代轻量化结构材料。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,用二维金属制造的零部件可以减轻飞行器重量,同时提高抗疲劳性能。汽车行业也能受益,轻量化车身不仅省油,还能提升安全性。不过,这项技术的突破远不止于材料本身,它还标志着中国在原子级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。过去,二维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等碳基材料上,金属基二维材料一直是空白。中国科学家通过范德华挤压技术,首次实现了金属的二维化,填补了材料家族的重要拼图。国际期刊《自然》在评价这项成果时称,它“开创了二维金属这一重要研究领域”,代表了材料科学的重大进展。美国作为半导体和材料科学的传统强国,对这项技术的反应格外关注。近年来,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,试图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制程技术。但中国科学家在二维金属领域的突破,可能绕过传统硅基芯片的路径,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这种材料不仅能提升芯片性能,还能用于量子计算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,让中国在科技竞争中掌握更大主动权。当然,任何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都需要时间。目前,这种二维金属的制备还处于小规模阶段,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和成本问题亟待解决。但中国科学家已经展示了技术可行性,下一步就是优化工艺,提高产量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材料的研发背后,是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长期积累。过去十年,中国在二维材料领域投入巨大,从石墨烯到二硫化钼,再到如今的二维金属,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链条。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张广宇团队,早在2018年就开始研究单层二硫化钼的制备,为这次突破奠定了基础。这种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坚持,让中国在材料科学的“无人区”开辟了新赛道。
半导体ETF(159813)开盘跌0.12%,重仓股中芯国际跌0.51%,海光信息跌0.63%

半导体ETF(159813)开盘跌0.12%,重仓股中芯国际跌0.51%,海光信息跌0.63%

7月30日,半导体ETF(159813)开盘跌0.12%,报0.829元。半导体ETF(159813)重仓股方面,中芯国际开盘跌0.51%,海光信息跌0.63%,寒武纪跌1.52%,北方华创跌0.23%,豪威集团跌0.19%,澜起科技涨0.11%,中微公司跌0.66%,兆易...
最近机构看好这些票,我来梳理分析了一下,仅供参考,切勿当真近5日获机构评级的20

最近机构看好这些票,我来梳理分析了一下,仅供参考,切勿当真近5日获机构评级的20

最近机构看好这些票,我来梳理分析了一下,仅供参考,切勿当真近5日获机构评级的20只个股覆盖消费、科技(芯片/设备)、军工、环保、医药等领域,呈现三大特点:1.机构分歧:东鹏饮料获7家机构集中看好,其余多为1-2家,反映对细分龙头的共识与对成长标的的分散判断;2.估值分化:市盈率从13倍到1228倍,科技股普遍高估值,消费/周期股相对稳健;3.股价波动:菲利华、芯源微、方正科技等科技股涨幅超12%,神州细胞、亚翔集成等回调。二、个股深度解析1.东鹏饮料功能饮料龙头,夏季旺季+县域渠道下沉驱动销量,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18%;成本管控+新品拓展,估值41倍低于消费股均值。2.智明达军工嵌入式计算机龙头,导弹、雷达核心部件供应商,国产替代加速,市盈率156倍反映“军工信息化+AI赋能”的高成长预期。3.瑞芯微AIoT芯片龙头,汽车芯片突破比亚迪供应链;边缘计算+智能汽车双赛道共振,93倍PE对应2025年50%营收增速;4.高能环境固废处理龙头(垃圾焚烧+危废),切入钒液流电池储能(参股上海电气储能);19倍PE(环保股均值25倍)+储能新业务估值修复,2025年固废营收增15%;5.亚翔集成半导体洁净室龙头(中芯国际、长存供应商),承接12英寸晶圆厂建设;半导体建厂潮(2025年国内晶圆厂投资超2000亿),13倍PE具安全边际;6.贵州百灵苗药龙头(咳速停市占率15%),糖宁通络(降糖药)Ⅲ期临床推进;新药预期驱动估值重构,1228倍PE反映市场对“糖尿病管线”的押注;7.神州细胞创新药企业,重组八因子(血友病)上市,新冠抗体海外授权,罕见病管线稀缺性,331倍PE对应“First-in-class”药物潜力;8.芯源微半导体设备龙头,光刻胶涂胶显影机供货中芯国际、长存;AI芯片制造拉动设备需求,124倍PE对应国产替代(海外垄断率超80%);9.菲利华石英纤维龙头(航天、半导体用),光通讯部件切入华为、英伟达供应链;AI算力驱动石英纤维(高频高速)需求,123倍PE对应“材料+部件”双轮增长;10.江航装备航空氧气系统龙头(C919供应商),军工泵阀覆盖导弹、战机;大飞机商业化(2025年交付超50架)+军工订单增长,114倍PE反映航空产业链复苏;11.士兰微功率半导体龙头(IGBT市占率10%+),汽车芯片(比亚迪供应链)放量;产能扩张(8英寸晶圆厂投产)+周期向上,114倍PE对应2025年40%营收增速;12.方正科技PCB切入AI服务器(供货浪潮、联想),智慧城市项目(如政务云)落地;困境反转(2024年亏转盈)+游资+机构博弈,97倍PE反映“AI硬件”主题炒作;13.鼎捷数智工业软件龙头(ERP市占率8%),AI赋能智能制造方案;制造业数字化转型(政策补贴+企业刚需),87倍PE对应国产替代;14.生益电子生益科技子公司,高频高速PCB(5G基站、AI服务器)供应商;母公司技术协同(覆铜板市占率15%),86倍PE对应高端PCB放量;15.浙江荣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龙头(扁线电机散热部件),供货比亚迪、特斯拉;新能源车渗透率超35%,82倍PE对应2025年50%营收增速;16.泰凌微无线连接芯片龙头(BLE/Zigbee市占率12%),物联网、可穿戴渗透;低功耗技术优势,81倍PE对应“万物互联”赛道;17.长久物流汽车物流龙头,新能源汽车运输(特斯拉、比亚迪合作)+跨境电商物流;新能源车销量增50%驱动运输需求,70倍PE对应供应链一体化;18.影石创新运动相机龙头(海外市占率15%),AI影像(360相机、AR眼镜)升级;消费电子回暖(2025年海外旅游复苏),66倍PE对应技术迭代;19.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龙头,航空航天、军工配套(打破德日垄断);高端制造复苏(航空发动机、模具加工),57倍PE对应国产替代;20.濮耐股份耐火材料龙头(钢铁窑炉市占率20%+),切入锂电窑炉(宁德时代供应链),钢铁复产(粗钢产量增5%)+锂电扩产,55倍PE对应“周期+成长”共振;共识标的:东鹏饮料(消费稳健)、瑞芯微/芯源微(半导体成长)、菲利华(材料稀缺)获机构深度认可,可长期跟踪;主题博弈:方正科技(AI硬件)、贵州百灵(新药预期)波动大,需结合事件催化;周期反转:亚翔集成(半导体工程)、高能环境(环保+储能)低估值,关注行业政策/订单落地;风险规避:高市盈率标的(如神州细胞、智明达)需验证业绩,警惕“预期透支”。(注: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,不构成投资建议,市场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)
为了来大陆发展芯片,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10%股份,舍弃了在台湾的公司

为了来大陆发展芯片,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10%股份,舍弃了在台湾的公司

为了来大陆发展芯片,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10%股份,舍弃了在台湾的公司,甚至退出台湾籍,几经艰辛终于建立起中国的芯片行业。这条路,布满荆棘,承载着一个古稀老人半生的执念。1948年生于南京的张汝京,幼时便随父母迁居台湾。母亲常在他耳边轻声提醒:“我们,是中国人。”这几个字,沉甸甸地落进了孩子心里。长大后,张汝京远赴美国深造。本想学航空技术的他,却被拒之门外。无意中踏入的电子工程专业,却为他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,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领域,恰恰是日后撬动全球科技格局的支点。学成后,他成为美国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的一员干将。别人笑他是“建厂狂魔”,走到哪,芯片厂就建到哪。他用汗水在全球多地播撒下半导体工业的种子。然而,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。1996年,一个来自祖国的考察团带来了一句令他心头一震的话:“国内芯片技术,落后美国二十年。”二十年?那是望不到头的差距,几乎是零的起点。考察团离开时那句“你不想回国吗?北京见!”,像火花点燃了他的心。他立刻向德州仪器提交辞呈。公司深知他的价值,百般挽留,甚至敏锐猜到他与中国代表团的关联。倔强的张汝京没有回头,最终说服高层,毅然登上了归途。回国第一步异常艰难,他本想在大陆大展拳脚,却困窘于人才、设备与技术全方位匮乏的现实瓶颈。怎么办?他转身回到台湾,创立“世大”公司。仅用四年,世大实现盈利,他将目标直指大陆市场。就在此时,老东家台积电张忠谋的身影再次出现,一场突如其来的收购让张汝京措手不及。他辛苦经营的世大转瞬易主,只留下一个虚职。还有什么可留恋?他带着年迈的母亲,舍弃在台的一切,正式注销了台湾户籍,决绝地回到祖国怀抱。这一次,大陆成了他真正的战场。他创立“中芯国际”,在上海的浦东扎根。2002年,就在中芯起步之时,岛内取消了张汝京的台湾户籍,禁令十年内不得返台。这记“逐客令”,反而彰显了他回归大陆的决心有多深。中芯国际的发展堪称神速,却也触碰了某些人的神经。2003年,台积电对中芯发起诉讼风暴,指控其“窃取技术”。连番败诉的重创接踵而至:天价赔偿、技术托管、股份割让……最沉重的一击,是将张汝京本人强制踢出了他深爱的芯片行业三年。普通人或许早已在重压下沉寂。但对张汝京而言,这仅仅是中场休息。2010年,禁期结束的他悄然再起。他创建的上海新昇,对准了芯片之基,硅材料。2018年,新昇的大硅片成功面世,填上了国内基础材料的关键空白。几乎同时,他再立新旗,创办芯恩集成电路。他探索“共享产权”新模式,一举汇聚了数千精英设计师的智慧与力量。当2021年芯恩宣告正式投产,且良品率一举突破90%的消息传来,中国真正拥有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平台!如今,76岁的张汝京仍未止步。他悄然入股上海积塔半导体,向着车用芯片的新高峰进发。从美国尖端实验室起步,到台湾创业遭遇挫折,最终回归祖国艰难拓荒,张汝京半生浮沉,三次“归零”,三次奋起。他凭着一腔孤勇,硬是在中国半导体这片近乎荒芜的土地上,开辟出与世界巨头并肩的绿洲。他的故事里没有宏大叙事,只有一颗被母亲种下、历经风雨却愈加深沉的“中国心”。他用一生的奋斗回答一个问题:一个中国人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?当所有人都说“太难”、“不行”、“没希望”时,他用行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。他手中诞生的每一片芯片,都闪耀着赤子之光的印记。信息来源:《“中国半导体教父”张汝京》《突围:中国芯的征途》人物特辑